穩外貿,底氣何來?

2019-08-13 15:04:54

8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了前7個月中國外貿成績單:1~7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達17.41萬億元,增長4.2%。7月當月進出口總值為2.74萬億元,其中出口1.53萬億元,這兩項指標均達到今年以來的單月最高水平。

在中美經貿摩擦的持續干擾下,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按照“六穩”要求,“穩外貿”面臨的壓力不小。但從今年前7個月的外貿數據看,中國外貿依然保持著穩中提質的態勢,這無疑為“穩外貿”增強了信心,也增加了底氣。

穩外貿,底氣何來?(圖1)

穩外貿的底氣來自于外貿結構的優化。

從國際市場結構來看,中國外貿的市場布局更為優化。今年前7個月,在傳統貿易伙伴中,排名前兩位的歐盟和東盟分別保持著10.8%和11.3%的同比增長率,高于同期外貿增速;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則增長10.2%,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2.8個百分點。同時,隨著中國與多個貿易伙伴簽訂自貿協議或自貿協議升級版,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中國與自貿伙伴之間的進出口總額也在增加。上半年,這一數字增長了3.8%。相信隨著自貿協議效果進一步顯現,其對中國外貿的積極拉動作用還將進一步擴大。

從商品結構來看,中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正在不斷改善,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在中國前7個月的出口中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集成電路、金屬加工機床、挖掘機、醫療器械等產品正成為中國出口的明星產品。

從國內區域結構來看,東中西部的出口差距在縮小,中西部地區的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增速,占全國出口的比重也在增加。民營企業在出口中的占比已經超過50%,成為中國出口的主力軍。

穩外貿的底氣來自于外貿企業的不斷挖潛。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要穩住外貿需要調動外貿企業的積極性,只有企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擴大進出口實績,中國外貿才能穩得住。為此,國家推出了多項惠及外貿企業的政策,包括減稅降費、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運用金融工具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

國務院今年出臺了一攬子降費政策,比如減半征收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民航發展基金,減免不動產登記費,降低移動網絡流量和中小企業寬帶資費、降低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等,預計實施后全年將為企業和群眾減負3000億元以上。

7月中旬,財政部通報了上半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稅收累計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3.5個百分點,減稅降費政策落實總體平穩有序,效果逐步顯現并符合預期。從主要稅種收入看,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5.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0.7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5個百分點;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下降2.7%。其中增值稅改革、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等政策的落地是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各部門各地方加大政策支持,積極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第三批2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加快建設,上半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快速增長。首批二手車7月順利實現出口,下半年出口規模有望快速擴大。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日前透露,下一步,加工貿易保稅維修項目還將持續落地,進一步吸引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和生產服務環節向中國轉移。

穩外貿的底氣來自于中國外貿環境的不斷優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作。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討論與外貿有關的內容。7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穩外貿措施,包括完善財稅政策,強化金融支持,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加工貿易保稅維修等新業態,培育進口貿易示范區,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相關部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海關總署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的通知》,明確了十項具體舉措,并加快推動“單一窗口”對接、AEO互認合作、電子證書國際聯網、雙多邊檢疫準入談判。

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也表示,商務部正會同各地區各部門狠抓政策落實,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大力培育外貿新業態,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來源:國際商報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情综合五月天|国产精品永久视频免费|夜夜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