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機電外貿形勢分析與2021年展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國機電外貿承受住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的沖擊,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24 902.7億美元,同比增長5.2%,占我國貨物貿易總值的53.6%,較2019年提升1.9個百分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更是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經過中美貿易摩擦與疫情雙重洗禮的機電外貿,將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等“五個優化”,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機電產品出口額、貿易順差均創歷史最高值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創歷史新高,達15 411.1億美元(約合10.66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7%,占我國貨物出口總值的59.5%,較2019年提升1.1個百分點。我國連續12年保持全球機電產品出口第一大國地位。
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超預期增長,帶動“十三五”期間機電產品出口額年均增速達到3.34%,但由于基數持續增加,這一增速較“十二五”期間的6.98%明顯回落(見圖1)。

基于機電產品進口與出口的高度相關性,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4.5%,達9 491.5億美元,略低于2018年9 657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
2020年,我國機電外貿連續19年保持貿易順差,全年實現貿易順差5 919.6億美元,同比增加407億美元,高于我國貨物貿易5 350億美元的總體順差。
月度走勢“V”型反轉,第四季度連創月度出口額新高
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在市場主體、產品結構、市場布局等多方面持續優化,24萬余家機電出口企業和11萬余家機電進口企業奮力拼搏、逆勢突圍,實現了進出口額的逆勢增長。
受疫情造成的停工停產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大幅回落13.7%。不過,受益于國內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和復工復產的加快,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在第二季度逐漸恢復正常節奏。國內穩外資、穩外貿各項政策舉措的出臺,我國機電制造業率先恢復的替代效應,疊加“宅經濟”帶動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照明設備等產品全球需求大幅增長,促進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在2020年第四季度連創月度新高。
2020年12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1 721億美元,同比增長23.6%,連續3個月創單月出口額歷史最高值,并且連續7個月保持正增長和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12月的出口額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323.2億美元,較2002年全年機電產品出口額多130億美元。
我國機電產品進口也呈現回穩向好態勢,2020年9—12月,機電產品進口額增速連續4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12月機電產品進口增速創出20.2%的當年最高值,進口額創出999.9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
消費品出口增幅較大,汽車表現仍低迷
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照明設備、家用電器等行業出口拉動,這4個行業累計拉動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7個百分點。其中,受益于疫情管控的遠程辦公、居家學習和“宅經濟”的行業增幅最為突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鋰電池、燈具、無線耳機、鍵盤鼠標、吸塵器等商品出口增幅較大。
2020年,我國汽車、船舶行業表現低迷,其中汽車及底盤出口額為157.4億美元,同比下降3.6%;汽車零配件出口額為565.2億美元,同比下降6.2%。
不過,在汽車行業海外需求端整體走弱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向中高端市場出口表現強勁。2020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量為22.3萬輛,同比下降12.5%,出口額為32.3億美元,同比增長136.2%。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口量為24 681輛,同比增長99%,出口額為9.7億美元,同比增長86%;純電動乘用車同比增幅較大,出口量為193 916輛,占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87%,出口額為15.8億美元,占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額的48.8%。
居家需求陡增,拉動家用電器出口大幅增長
作為世界家電產品最大的生產基地,我國家用電器2020年全年出口額同比增長23.5%,增幅領銜各重點行業。12月,家用電器出口額同比增長58.6%,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國家電企業產能基本恢復至常態,尤其6月隨著國外疫情不斷擴散,部分海外家電生產企業或代工廠因遲遲未開工而陷于停滯,我國的供應鏈優勢由此凸顯。全球市場對我國供應鏈的依賴度大幅提高,“宅家”防疫使冰箱、冰柜、微波爐等家電產品需求陡增,人均購買力較強的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訂單大幅增加,家電產品出口態勢持續向好。壓力咖啡機、多功能臺式攪拌機等西式廚房小家電“爆單”,多士爐、空氣凈化器、吸塵器同樣暢銷。
計算機行業扭轉多年頹勢,出口明顯增長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受居家學習與遠程辦公需求拉動,2020年,全球個人計算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3.1%,達到3.03億臺,是低迷多年的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自2010年(13.7%)以來的最大年度增幅。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為9 160萬臺,是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季度峰值,同比增長26.1%。
作為全球計算機重要生產和出口基地,我國相關產品占全球產能超過九成。受益于全球需求拉動和產能優勢,2020年,我國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額達2 109.6億美元,同比增長11.6%,占機電產品出口額的13.7%。其中,作為主流產品的筆記本電腦,出口量同比增長25.7%,為1.8億臺。
集成電路進出口高速增長,拉動機電進口增長
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累計出口額為1 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4.8%,連續24個月保持同比增長,在機電產品出口額中的比重從2017年年初的4.5%提升至7.6%。
作為進口額最大的單一商品,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累計進口額為3 500.4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占我國機電產品總進口額的36.9%和全商品進口額的17%,拉動機電產品進口額增長4.9個百分點,也是拉動我國機電產品進口的最主要的單一產品(若剔除集成電路,2020年全年機電產品進口額零增長)。
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貿易逆差同比增長14.5%,至2 334.3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較2019年擴大了294.8億美元。其中,12月集成電路進口額為348億美元,同比增長26.5%,連續5個月保持在300億美元以上,9月創出371.1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12月集成電路出口額為134.8億美元,同比增長39.4%,連續6月保持在100億美元以上,并創近7年單月出口額最高值。
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是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最主要的來源地,自兩地進口額合計占比超過55%,且這一比重在過去10年間以年均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提升,表現出半導體行業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在進口產品結構上,我國臺灣地區以處理器為主,韓國以存儲器為主。
疫情影響供需兩側,手機出口量降額增
我國手機產能約占全球七成,疫情影響全球手機行業供需兩側,拖累手機出口。盡管國內疫情防控推動供應端在2020年第三季度恢復常態,但品牌商普遍推遲發布新品使出口量增長乏力,全年手機出口量為9.66億部,連續兩年低于10億部的水平,較2019年同比下降2.8%,連續5年回落,較2015年出口量頂峰時期減少3.77億部。
2020年,手機出口均價同比增長3.8%,至每部129.8美元,為歷史最高年度均價。受出口平均單價提升拉動,手機出口額實現增長,2020年全年手機出口額為1 254.5億美元,同比增長0.9%,保持單一商品出口額首位,分別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4.8%和機電產品出口額的8.1%。
受疫情影響,各大品牌廠商普遍延期1個月發布新品,2020年9月、10月手機出口額同比大幅回落;11月,出口額為206億美元,創出歷史最高值;12月,出口額為143.5億美元,同比增長18.1%。
對美國出口恢復增長,對越南出口增長突出
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對各重點市場出口普遍實現增長,在前十大出口目的市場中,僅對印度出口出現較大降幅。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幅繼續高于總體水平,占同期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8.5%。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國家出口額占同期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4.4%;自RCEP國家進口額占同期機電產品進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4.8%,貿易黏性持續增強。

美國繼續保持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最大目的市場
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額為2 780.4億美元,同比增長8.8%。自2020年7月起,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額連續6個月實現明顯增長,增幅分別為13.1%、23.2%、18.1%、20%、49.4%和42%,其中9月增幅回落受蘋果延遲發布新品拖累,當月手機對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54.8%,為18.7億美元。
從出口商品結構看,2020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均未被加征關稅)對美國出口額分別為338.3億美元、84.4億美元和322.1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2.9%、4.9%和5.5%,三者出口額合計占同期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總值的26.8%,拉動同期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額增長3.3個百分點。
盡管我國機電產品對美國出口額實現了同比增長,但美國對華加征關稅依然對商品貿易結構產生了影響。美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的被加征關稅的商品金額較2017年明顯下降,其中500億美元清單和2 000億美元清單較為突出(見表1)。

不過,我國仍居美國機電產品進口來源的首位。據美方統計,2020年11月,美國機電產品進口總額的27.1%來自我國,較前幾個月明顯回升,接近2017年同期水平,顯示我國機電產品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和行業韌性。
對越南出口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成出口亮點
越南是我國機電產品對東盟出口的第一大國。2020年,我國機電產品對越南出口額達648.3億美元,同比增長26.3%,越南超越韓國成為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第四大目標市場。其中,集成電路(占我國機電產品對越南出口額的比重超過21%)出口拉動作用明顯。
我國集成電路對越南出口額大幅增長始于2016年8月,當月出口額突破1億美元(此前徘徊在5 000萬美元左右),達到1.18億美元;2020年5月,我國集成電路對越南出口額達到11.9億美元的單月最高水平。在此期間,集成電路占我國機電產品對越南出口額的比重從5%提升至超過21%。越南在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市場中的排名從2017年年初的第5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4位,超越了馬來西亞。

2021年預期謹慎樂觀,但突出問題仍存在
我國機電外貿隨著基數增加,已從規模增長型進入市場多元化、企業競爭力增強、技術日漸進步的穩中提質發展階段。2020年,受益于“宅經濟”商品和“補缺口”供應的拉動,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超預期增長,但全球疫情造成的供需變化和匯率、原材料價格、國際運費等大幅波動仍將給機電外貿企業帶來較大影響。
匯率、原材料價格、國際運費短期波動加劇
匯兌損失直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是外貿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2020年下半年,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出口企業利潤大幅受損,同時部分國家貨幣大幅度貶值也使國外客戶購匯成本上升。據部分企業反映,阿根廷、埃及等國貨幣貶值幾乎將其在當地的市場利潤吃空甚至造成虧損。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成本向下傳遞困難重重。2020年10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對機電外貿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在600余家受訪企業中,超過三成企業反映利潤受到了原材料漲價的影響。2020年第四季度,塑料、銅、鋁、錫、鐵、包裝箱和部分電子部件的價格持續上漲,企業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利潤受到侵蝕。據某電子企業反映,2020年第四季度上游采購價格較前三季度平均上漲20%~40%。某彩電企業預計,受液晶屏價格持續上漲影響,2021年第一季度電視整體平均成本將同比上漲40%以上,甚至達到50%。
國際海運費持續上漲甚至翻倍,碼頭缺柜、爆倉、甩柜現象依然未緩解,訂艙等待時間延長,增加了我國出口企業的貨物交付和出口成本。據某企業反映,當前中俄班列基本停運,到貨時間不確定性非常大,無法保障企業對海外工廠的零配件供應,且班列的運營方往往只有一家,企業沒有選擇余地;海運集裝箱問題自2020年9月以來沒有改善,缺箱缺柜現象依然嚴重。

后疫情時期的國際產業鏈重塑壓力猶存
后疫情時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美國的經貿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受益于穩定供應的出口訂單面臨回流風險和價值鏈的重塑。
近幾年,貿易摩擦與國內勞動力、地價等成本上升因素疊加,機電行業國際布局調整逐漸加快,產業在國際上的結構性調整特征明顯,低附加值產業(或環節)的轉出和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產業轉入并存。
我國機電產品加工貿易出口占比依然超過四成,尤其手機、計算機等大額出口商品的關鍵零部件進口依賴性較強,三資企業作為機電產品出口主體占比超過50%,經貿摩擦尤其美國出口管制可能導致的斷供、疫情造成的部分關鍵零部件供應困難和價格波動的風險依然突出。
疫情影響人員交往,貿易摩擦仍頻發
疫情導致的國際商務人員往來受限,使驗廠、認證、技術服務、交付施工等明顯延遲,2020年第四季度訂單陡增凸顯了機電制造企業工人短缺問題。例如,在印度投資設廠的國內某企業,目前無法獲得印度簽證,加之尚未通航,致使中方員工無法返回,也不能續簽。該企業已嘗試通過協調其他國籍員工赴印度進行管理,以求緩解此問題,但后續將面臨印度工廠沒有中方員工的窘境。
2020年,機電領域貿易摩擦案件數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涉案金額大幅上升。因涉及3起光伏案件及2起歐盟涉案金額達上億美元的案件,截至2020年年底,機電領域國際貿易摩擦案件涉案金額已達42.7億美元,相比2019年的15.9億美元增加明顯。一些近年來很少對我國機電產品發起調查的國家也發起了貿易救濟調查,如巴基斯坦和菲律賓,2020年上半年各發動貿易救濟調查案件1起,均為歷年來首次。
結語
盡管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短期和中長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但我國機電外貿持續健康發展的企業主體競爭力提升、市場多元化布局、技術工藝水平提升等內部因素并未實質改變,行業外貿處于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綜合性提質增效的創新引領發展的階段定位也未變化。
2020年我國機電外貿韌性突出,2021年全球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將構成有力支撐,RCEP的實施將強化亞洲地區尤其中國在全球制造業和產業鏈方面的核心地位,行業整體出口增速預計在新興經濟體恢復供應能力前保持較高景氣度,出口增速受基數影響將呈現前高后低走勢,以資本品、中間品為主的機電進口也將受益于出口景氣的支撐。2021年全年,機電產品進出口額預計持平或小幅增長。
(作者單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